沉默的愛

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
from 馬太福音6章33節

遠滕周作在《沉默》一書中,描寫了一位十七世紀的傳教士,故事的內容是主角到日本傳教時被迫害的真實經歷。作者很俏皮,他自己把書名取為沉默,我推想的可能原因是,在故事最後的緊要關頭裡,上帝好像聽不到主角的禱告,上帝好像是沉默的,無法拯救主角脫離迫害,然而,沉默的這個書名儼然不是作者的本意,而是想要藉由沉默二字,刻意突顯出愛的轟隆巨響,而唯有真正懂得作者心意的人,才能明白。

《聖經》在路加福音中,有一個故事是說到十個長大痲瘋的人,他們得了耶穌的醫治後,回來懂得向神獻上感謝的只有一個。耶穌說:「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?那九個在哪裡呢?」,耶穌在尋找得著救恩的人,但是得著救恩的人開始棄絕了耶穌。長大痲瘋的人,在猶太的習俗裡是相當辛苦的,他們需要被隔離到一個特定的地方而離群索居,然後,根據當時的律法,凡是有人遠遠看到痲瘋病人時,就必須大聲喊不潔淨以提醒周遭的人小心,這也是對人很嚴重的傷害。

請不要忘了,這個得醫治回來找耶穌的人,他不是猶太人,而是撒瑪利亞人。猶太人對於撒瑪利亞人本來就有敵意,更何況是得了痲瘋病的撒瑪利亞人。而耶穌說到這裡的時候,我的感動常常不只於對神的感恩。耶穌對於有病的人,往往採取的方式與我們的想像的不太一樣。我舉馬可福音第二章的例子,耶穌對於一個有病的人,先是赦免他的罪,再來是醫治病人身上的病,最後才是病人歸榮耀給上帝。然而,十個長大痲瘋病人的故事卻不是這樣的舖排,耶穌是先施行了醫治,才有後來的十人只回來了一人。我瞭解遠滕周作的心意,那這時耶穌的心意是什麼呢?似乎有些人得醫治沉默了,但是僅僅只是九個人的沉默嗎?


我總覺得,這裡是一處倒著寫的人生劇本,不是嗎?我們因著信靠耶穌,就知道我們的信是醫治的良藥,我們的神是耶和華拉法,因著信,我們就有得勝的確據,也要因此而歸榮耀給上帝。罪得赦免的我們,不但可以在人前得到潔淨,更是願意花時間與軟弱的人在一起,自己出生卑微、自己遇到怎樣的苦難都不是至關重要,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可以向一群人介紹這天國的福音,自己是否可以花時間陪軟弱的人一起找著耶穌,自己是否願意在得到人生的至寶後,不惜面向痲瘋病人傳福音,縱使自己得到痲瘋病也無所謂,就如達米盎,「如果是為基督而做,沒有一個犧牲稱之為太大的犧牲。」。

「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,有些人的滿足不是耶穌,找耶穌只是滿足自己而已;有些人的滿足卻只有耶穌,滿足到他把人生都放在耶穌的身上,感覺不到自己到底是健康的,還是得痲瘋的?滿足到一種地步是,《沉默》的主角縱使被日本兵逼迫,外面還有弟兄姐妹的哀號,主角仍然企圖對施暴者表達深深的愛。主角不方便表達,他無法在對方還生氣時,說我仍然愛你,於是他沉默了。托爾斯泰的《戰爭與和平》是沉默的愛的最佳傾訴,「是的,愛,但不是那種愛,即因為什麼東西,為了什麼目的,或者因為什麼緣故而愛,而是這種愛,即當我臨死時,我看見了我的敵人卻仍然愛他的時候。」。

留言

留言